首页 > 医疗服务 > 眼表疾病 > 结膜肿瘤

结膜肿瘤

来源: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

  结膜肿瘤大体上可分为原发结膜良性肿瘤和原发结膜恶性肿瘤,其中原发结膜良性肿瘤又可分为(一)结膜色素痣;(二)结膜乳头状瘤;(三)皮样脂肪瘤;(四)结膜血管瘤;(五)结膜囊肿;原发角膜恶性肿瘤可分为(一)结膜上皮内瘤变;(二)结膜鳞状细胞癌;(三)恶性黑色素瘤。

  这边主要介绍一下结膜色素痣的相关内容。

  【概述】

  痣为先天性良性瘤,在结膜各处可见,来源于神经外胚叶。

  【病因】

  是来源千神经外胚层的先天性良性错构瘤,极少恶变。组织病理学见结膜痣由痣细胞或巢组成。1/3的结膜黑色素痣缺乏色素,一半以上色素痣可见囊肿样上皮包涵体。结膜痣多发于角膜缘附近及脸裂部的球结膜,呈不规则圆形,大小不等,稍隆起于结膜面。

  【症状与危害】

  1.初生时不明显,随年龄增长可缓慢生长或无变化。

  2.常发生在角膜缘附近及睑裂部球结膜,发生在泪阜、半月皱襞处者常有囊样变。

  3.外观呈蓝黑色、棕黑色、棕红色不等,境界清楚,微隆起,表面光滑。

  【治疗方法】

  1.固定不增长的痞一般不需治疗。

  2.生长速度突然加快,表面不光滑者,是恶变的征象,应全部彻底切除之。

  《结膜肿瘤之结膜乳头状瘤》

  【概述】

  结膜乳头状瘤按其生长部位分为结膜型和角膜缘型2种。

  【病因】

  由乳头瘤病毒引起,病理显示乳头状瘤有覆盖以增殖上皮的结缔组织芯,上皮中度角化,偶有不规则生长。常发生于角膜缘、泪阜及睑缘部位。

  【症状与危害】

  常发生于角膜缘、泪阜及睑缘部位,瘤体色鲜红,呈肉样隆起。带蒂结膜乳头状瘤由多个小叶组成,外观平滑、有很多螺旋状的血管。宽基底部的乳头状瘤,表面不规则,有时会播散及角膜,活检有助于诊断。乳头状瘤切除后较易复发。

  【治疗方法】

  乳头状瘤手术切除后易复发,博莱霉素局部病灶区注射或手术中使用丝裂霉素敷贴创面,可降低率。

  《结膜肿瘤之皮样脂肪瘤》

  【概述】

  皮样脂肪瘤多见于颞上象限近外眦部的球结膜下,呈黄色、质软的光滑肿块。

  【病因】

  结膜皮样脂肪瘤为先天性,属于实性皮样肿的类型。

  【症状与危害】

  病理证实肿瘤上皮结构稀少或缺如,主要由正方组织构成多见于颞上象限近外眦部的球结膜下,位于外直肌和上直肌之间,呈黄色、质软的光滑肿块。肿物可向周围组织蔓延,侵及角膜或眼眶。

  【治疗方法】

  一般不需治疗,如生长扩大影响美观,可考虑部分切除,后部切除要谨慎,其与眶脂肪相连,手术可能会引起眼眶紊乱等并发症,这比原发病更严重。

  《结膜肿瘤之结膜血管瘤》

  【概述】

  结膜血管瘤通常和眼睑皮肤、眼眶毛细血管瘤以及静脉血管瘤有广泛联系,应注意结膜毛细血管扩张相鉴别。

  【病因】

  多为先天性,出生时或出生不久即出现。

  【症状与危害】

  结膜血管瘤外观可以为孤立的、团块状,或弥漫性扩张的海绵血管瘤。

  【治疗方法】

  化脓性肉芽肿和毛细血管瘤常共生于睑板腺囊肿的睑结膜面,或者新近施行过手术的区域。艾滋病相关的Kaposi肉瘤,在结膜上表现为蓝色血管结节,放疗最有效。

  《结膜肿瘤之结膜囊肿》

  【概述】

  结膜囊肿可为先天性或由于慢性炎症刺激、外伤、手术及寄生虫等所形成。结膜囊肿多位于下睑穹窿。

  【病因】

  小的结膜囊肿可能是由于结膜铍褶的异位造成的。较大的囊肿常常是由于外伤、手术或者炎症导致的结膜上皮细胞种植到结膜上皮下的基质中,异常增生引起。

  【症状与危害】

  小的结膜囊肿可能是由于结膜铍褶的异位造成的。较大的囊肿常常是由于外伤、手术或者炎症导致的结膜上皮细胞种植到结膜上皮下的基质中,异常增生引起。

  【治疗方法】

  单纯切开囊肿引流,复发率高,手术完整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,切除后的缺损区范围较大时可行羊膜移植。

  《结膜肿瘤之结膜上皮内瘤变》

  【概述】

  结膜上皮内瘤变和眼睑皮肤的光化性角化病相似,根据非典型细胞侵及上皮的广泛程度划分为轻度、中度和重度结膜上皮内瘤变。如果仅局限于部分上皮的病变称为鳞状细胞发育不良,当非典型细胞发展到整个上皮层时则为原位癌。

  【病因】

  上皮内瘤变的致病原因,与日光过度照射、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有关,户外工作人群、吸烟老年男性人群发病率较高,免疫抑制患者如AIDS病灶发展较快。

  【症状与危害】

  结膜上皮内新生物多生长于睑裂暴露区,近角膜缘处。可以呈乳头状或疑胶状外观,生长缓慢,常伴有轻度炎症和不同程度的血管异常,如果进人病灶区的新生血管粗大,则意味着结膜上皮中有浸润性生长的趋势,可能突破基底膜。

  【治疗方法】

  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,但有复发的可能,有报道手术切除后,切除缘病检阴性的患者仍存在约30%的复发率。因此有学者建汉病灶切除后,切除缘邻近组织进行冷冻治疗或使用抗代谢药物如丝裂霉素、5-FU等减少肿瘤的复发。

  《结膜肿瘤之结膜鳞状细胞癌》

  【概述】

  结膜鳞状细胞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结膜恶性肿瘤。多发生于睑裂区的角膜缘处、睑缘皮肤和结膜的交界处,或内眦部泪阜等部位,很少见于结膜的非暴露区。一些肿瘤外观类似胬肉。大多数肿瘤呈胶质,上皮异常角化。肿瘤生长缓慢,但可向深部组织浸润,很少发生转移。

  【病因】

  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结膜恶性肿瘤,紫外线过度照射是鳞状细胞瘤发生的重要因素,病毒感染和先天因素可能也起作用。

  【症状与危害】

  常表现为草莓状或乳头状赘生物,质脆,触之易出血,绝大部分有胶样表面。结膜鳞状细胞癌按发展和蔓延主要分为三种类型:

  (1)一种主要向外发展在眼球表面形成巨大肿块;

  (2)一种是沿着角膜结膜表面蔓延,形成扁平的灰白色隆起,甚至累及穹窿部位和睑结膜,有时还可围绕角膜缘形成一个环形肿物;

  (3)最少见的一种是向深部浸润,特别是在角膜缘附近向深部浸润到巩膜静脉窦,并由此经滤帘进入眼内,在虹膜表面,睫状体外侧及前房或脉终膜上腔内,形成继发的癌灶,严重破坏眼的功能,最后向眼眶深处蔓延结膜鳞状细胞癌。

  【治疗方法】

  西医一般采用手术治疗方式,创面用羊膜、口唇粘膜、自体结膜移植,角膜创用板层角膜移植修复。若切除不彻底,肿瘤可复发,此时需行二次手术。冷冻可降低复发率。若病变已广泛侵犯眼睑、穹窿部或眼眶组织,无法彻底清除时,应考虑做眼眶内容物剜出术。中医在治疗该症上注重祛邪与扶正的兼顾,从调整人体气血入手,治疗上具有一定优势。

  《结膜肿瘤之恶性黑色素瘤》

  【概述】

  恶性黑素瘤是由皮肤和其他器官黑素细胞产生的肿瘤。皮肤黑素瘤表现为色素性皮损在数月或数年中发生明显改变。虽其发病率低,但其恶性度高,转移发生早,死亡率高,因此早期诊断、早期治疗很重要。恶性黑素瘤大多发生于成人,巨大性先天性色素痣继发癌变的病例多见于儿童。

  【病因】

  病因学尚未完全阐明。一些研究资料提示,其发生与下列危险因素有关:基因、环境及基因/环境共同因素。比如不典型(发育不良)痣或黑色素瘤家族史、光导致色素沉着的皮肤、不容易晒黑皮肤、红色头发人种、强的间断日光暴露、日晒伤、多发黑色素细胞痣等。基因/环境多种因素导致黑素瘤恶性转化。

  【症状与危害】

  皮肤恶性黑素瘤的临床症状,包括出血、瘙痒、压痛、溃疡等,一般来讲,黑素瘤的症状与发病年龄相关,年轻患者一般表现为瘙痒、皮损的颜色变化和界限扩大,老年患者一般表现为皮损出现溃疡,通常提示预后不良。

  皮肤恶性黑素瘤的皮损表现与解剖部位及肿瘤的生长方式相关,即与组织学类型相关,组织学类型又因年龄、型别、种族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。不同类型的黑素瘤具有不同的病因和遗传学背景,目前黑素瘤的临床组织学分型采用Clark分型,包括四型:恶性雀斑痣样黑素瘤(LMM);浅表扩散性黑素瘤;肢端雀斑样黑素瘤/黏膜黑素瘤;结节性黑素瘤(NM)。在患恶性黑素瘤的白种人中,约70%为SSM。但在所有恶性黑素瘤的亚洲人中,发生于较少日光照射部位的ALM占72%。

  【治疗方法】

  对早期未转移的损害应手术切除,应根据Breslow深度确定切除皮损周边正常皮肤的范围,如果是指(趾)恶性黑素瘤,可采用截指(趾)术。

  应切除受累淋巴结,但预防性淋巴结切除仍有争议。肢体动脉灌注抗有丝分裂药物治疗肢体黑素瘤有一定疗效。对于发生广泛转移者可采用联合化疗和放射治疗。生物化学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具有很大的前景。

患了结膜皮样瘤应怎么办

快速问医生更多 >

周末门诊

适合上班忙碌的您

无排队无等候有专家
在线问诊
在线预约


网站首页

在线挂号

预约挂号

在线预约

收费详情